现在,arXiv的每篇论文,都能直接提问讨论了!
只需把URL中的 arXiv 替换成 AlphaXiv,就能对任意一篇论文发布提问或讨论。
或者是下载插件,网页上就会多出一个 Discuss 的入口,点开是一样的效果。
这就是由斯坦福AI实验室学生构建的论文开放讨论论坛“ AlphaXiv”。
任何人 注册ID后就能发布评论。
刚刚全面上线,立马在学术圈引发轰动。
LeCun看了连连称好。
学者们激动围观:
这才是学术圈应该有的样子!开放而且积极讨论。
有人觉得这将改写学术论文的交流形式。
它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作者和读者之间的双向讨论。
AlphaXiv由来自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系的学生一手打造。
值得一提的是,两位联创都曾在/正在吴恩达实验室学习工作。
人人可公开提问
想要在AlphaXiv中发表评论,需要先注册账号。
一开始,AlphaXiv论坛会确认你的 研究领域和方向。这里延续了arXiv的风格,arXiv作为最大的开放获取预印本存储库,拥有近240万篇学术论文,涵盖人工智能、医学、计算机科学、物理学、密码学、数字健康等。
用户可以申请当 reviewer(所在领域论文评审员),就像顶会那样,评审员能够主持讨论、投票选出特色论文,以及留下与ORCID账户关联的评论。
想要申请当reviewer,需要填写相应的表格。
如果只是想当普通用户,现在已经可以开始自由讨论提问了。
比如打开AI领域经典之作《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》,可以看到有很多人已经留下了评论。
可以选取论文中 任意一行进行评论,评论有四类可以选择:
- General:用于澄清、解释较小的问题。
- Research:详细的见解、批评、替代方法、发现错误,基于本文的方法等。
- Resources:论文的相关链接和信息,比如GitHub、博客文章、视频等。
- Private:仅私人可见的评论,可用来记笔记或想法等。
由此读者们就能针对很多细节提问,比如,“如何决定层数和每层的尺寸?”、“这篇论文直接跳到键、查询和值矩阵,这让我有点困惑”……
针对这些提问,围观群众可以任意回复,以及顶帖或表示反对(最右侧)。
为了防止滥用,论坛限制了“表示反对”这项功能的每日使用次数。(貌似点了两三下就出现不可用提醒了)
关于回复评论,这里还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论坛规则。
论坛设置了一项名为“每周论文”的新举措,当特色论文公开展示时,论文作者 一周内需回复所有评论。
这不,我们刚好捉住了某研究团队最新上榜的论文,真有点打擂台那味儿了~
插一嘴,论文作者身份需要申请认证,认证完成后可随时查看新留言并及时回复。
不仅限于论文作者,一些留言还能得到斯坦福和哈佛大学的既定研究团队回复。
除了上述,由于论坛逐渐走向公开,一些规则也在不断演进。
比如关于是否匿名评论,由于一开始论坛只在一些高校内部使用,因此不太care这点~
而现在论坛加上了 身份识别功能(ORCID认证),相当于可以选择实名认证。
认证完成后,用户的学校、单位都可以进一步公开。(以下为认证前后区别)
据说还有一个群组模式,可以把同实验室/同小组的人拉到一个分组里,评论仅能组成员看到。
值得一提的是,在AlphaXiv正式官宣前,它已经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,还有人发帖安利。
这次算是正式官宣。
围观网友觉得,这种模式一定会让学者们从中受益。
有人提问,为啥不直接在arXiv中这么做?团队回复:
希望之后能试试。
还有人建议结合一些奖励机制,这样之后就能演变成一种同行评审的新形式了。
以及还有人好奇,AlphaXiv应该怎么发音呢?
以及注意,AlphaXiv中没有“r”,别打错了(doge)
主创来自吴恩达实验室
Alphaxiv项目最初在去年5月提出。
两位主创分别是 Rehaan Ahmad 和 Raj Palleti,他们都是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系。
Ahmad马上本科毕业。他在2021年上半年在吴恩达实验室担任研究助理,负责AI医学方面的探索开发。
现在是斯坦福AI实验室中IRIS实验室的本科研究员。
Palleti正在本硕连读ing。他现在是斯坦福AI实验室的深度学习研究员,正在吴恩达实验室工作,负责开发可计算患者心肌损伤概率的深度学习模型。
Alphaxiv最初是他们web开发课的 期末作业。
项目完成后,斯坦福内部的几个实验室开始使用。过程中自然遇到了很多问题,比如允许匿名、没有审核功能等。
在过去几个月里,他们一直在不断优化这个项目。今年4月,主创在回复网友帖子的时候透露,当时他们正在做ORCID集成,也就是将ORCID系统与其他科研管理系统、出版平台、学术数据库等集成在一起,实现数据的互通和自动化更新。ORCID提供了一个唯一且持久的数字标识符,用于识别学术研究者,并链接他们的研究成果和活动。
除了主创之外,项目还有多名业内大佬作为顾问,比如 曾创立了谷歌X实验室和自动驾驶团队的Sebastian Thrun教授。
项目创立后,陆续还有几位学生一同加入。
△ 最左为Ahmad,蓝色T恤为Palleti
目前,已经有不少实验室宣布与AlphaXiv合作,促进学术研究进步。
One More Thing
值得一提的是,让学术研究讨论更公开化是近几年圈内重点关注的问题。
2013年LeCun和Bengio等创办ICLR会议并推广OpenReview,优化同行评审过程。
到现在,OpenReview已经成为很多学术会议的通用标准。
最近一段时间,学术评审“玄学”的问题也总是引发业界讨论。很多人觉得一些评审过程有缺陷,“论文是否被接收和论文质量本身关系不大”。
LeCun就提到过自己一篇从未被接收、ArXiv独占的论文,现在被引用次数已超过1880次。
如今,随着AlphaXiv正式上线,公开讨论的范围又能进一步扩大了。
插件地址:
https://chromewebstore.google.com/detail/alphaxiv-open-research-di/liihfcjialakefgidmaadhajjikbjjab
参考链接:
[1]https://x.com/StanfordAILab/status/1818669016325800216
[2]https://telescoper.blog/2024/03/09/introducing-alphaxiv/
[3]https://www.linkedin.com/pulse/stanford-students-launch-alphaxiv-new-frontier-margaretta-colangelo-jh0qf/